理論動態丨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發布日期:2024-08-09 瀏覽次數:44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提出的新考題,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40多年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作出系統部署,吹響了新起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號角,矗立起新的里程碑。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提出的新考題,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必須通過改革培育新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推進深化改革開放中培育新優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同時,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能發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毫不動搖深化改革開放,通過改革培育新優勢。
一方面,要通過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這是我們應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最大的底氣和優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錨定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于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進一步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
另一方面,要通過改革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新征程上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交流合作,加快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為國家發展不斷拓展新空間。要加快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不斷完善涉外法治建設,增強開放環境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把自身的比較優勢、發展潛力轉化為競爭優勢,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必須通過改革激發新動能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化,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在科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取得多點突破,不同學科之間、技術之間交叉融合不斷迸發顛覆性創新熱點,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更多動力源;在產業方面,新興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驅動的創新打破了傳統產業的邊界,產業間耦合協同更加緊密,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更豐富的路徑。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一方面,要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推動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依靠自主創新。為此,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要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圍繞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健全新型舉國體制,統籌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的資源,強化協同創新,構建高效、競爭、有序的國家創新體系,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另一方面,要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持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須向改革要動力。要深化經濟體制機制改革,打破傳統體制機制對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組合關系的固化配置,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之間的組合不斷優化躍升。要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要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激發活力、增添動力上用實勁。
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通過改革實現新跨越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使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方面,要深化資源配置體制改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高資源要素的空間配置效率,因地制宜強化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區域發展難題,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確保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終贏得人民擁護,不斷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